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微专业
一、专业定位
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响应国家发展低空经济战略需求,于2025年新增交叉工程类本科专业,全国仅有6所非农类高校开设,行业人才缺口达百万级。本微专业聚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发、精准农业航空应用、低空遥感监测三大方向。通过开展系统化的无人机综合实践实训,培养学生既掌握无人机结构设计、飞行控制、农业传感器集成等核心技术,又具备农业航空作业规划、农情数据分析、农业低空法规管理等应用能力,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骨干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微专业依托于学校深厚的农科优势和工程学科基础,聚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发、精准农业航空应用、低空遥感监测三大方向,重点服务于农作物精准肥药施用、农田遥感测绘、农业灾害监测、无人机运维监管等典型农业应用场景。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、以支撑低空经济建设为己任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、创新精神和能力、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。强调“农业情怀+专业技能”的双重塑造,要求学生既掌握无人机结构设计、飞行控制、农业传感器集成等核心技术,又具备农业航空作业规划、农情数据分析、农业低空法规管理等应用能力,具有扎实的农业工程学科和控制工程学科理论基础、低空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,可从事农业无人机设计研发、无人机操作维护、低空运维与监管等与农业工程和低空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、应用系统开发及低空项目管理,最终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骨干。
三、课程设置
本微专业课程体系采用“基础理论+专业技术+农业应用”的三阶递进式设计思路,突出农业特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。课程采取“1+3+2”模块化架构,即1门专业概论奠定基础,3大技术模块强化专业能力,2项实践实训。注重跨学科交叉与实践应用,实践教学占比达40%,确保学生既掌握核心技术原理,又具备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的能力,系统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低空技术应用型人才。
本微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完规定的8门课程,修习学分15分。学生修读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,成绩合格的,经学院审核,报教务处审定后,由学校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。
课程名称 | 学时 | 学分 | 开课学期 |
低空技术概论 | 32 | 2 | 1 |
农业无人机系统设计 | 32 | 2 | 1 |
精准农业航空技术 | 32 | 2 | 1 |
无人机控制技术 | 32 | 2 | 1 |
农业遥感与数据分析 | 32 | 2 | 1 |
农业感知与物联网技术 | 32 | 2 | 2 |
农业无人机操作实训 | 24 | 1.5 | 2 |
农业航空综合实践 | 24 | 1.5 | 2 |
四、专业特色
第一、硬件设施,学院拥有大疆T25P、T60、极飞P100等多台套主流无人机,依托学校汶阳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科技创新园等7000余亩农业试验田及配套的气象站、RTK基站等专业设施,基本满足从基础操作到全流程训练需求。
第二、师资队伍,采取“校内导师+行业导师”的双导师培养模式,组建由8位农业工程、机械工程、植物保护、信息科学等专业背景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,同时拟聘请多名相关企业行业导师,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、项目攻坚与创新实践有效结合。
第三、校企合作,与多家农业航空企业达成了产学研合作意向,拟与山东农业科学院、民航山东空管分局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,共同开发实践实训课程。
第四、制度保障,该微专业纳入学校新专业培育范围,学校具有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奖助学金体系。质量保障方面,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小组,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,实行“双导师”制个性化培养。
五、招生条件
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、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农学、园艺学、林学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智慧农业等。
六、专业咨询
本专业招生报名和录取按照学校、学院统一安排进行。
专业联系人:张开兴